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正文

国际化的泉城呼唤更加开放的教育

来源:济南日报 编辑:王希涛 时间:2019-07-30
导读:近年来,济南提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位市民为之振奋。市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袁竞参与了济南第十四中学的现场商量,对该校的先进教育理念颇为赞赏。,国际化的泉城呼唤更加开放的教育

  第十五专题“商量”调研组在济南第十四中学调研。

  近年来,济南提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美好愿景,让每一位市民为之振奋。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市民有更强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要懂得如何与国际友人以及各种外来人士相处与沟通。而开放的教育是助推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一个多月来,市政协第十五专题“商量”调研组围绕“加大教育开放度 助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多次到我市中学、驻济高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并开展集中商量。大家从先进理念、开放环境、合作交流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思想碰撞。通过深入探讨,大家就加大教育开放力度提出一系列“金点子”,思想共识不断凝聚。

  教育开放理念更新是先导

  “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上学期学的音乐,这学期报的美术。”济南第十四中学初一学生许文哲说。6月4日上午,伴随着鸟语花香,第十五专题“商量”调研组走进了济南第十四中学展开现场商量。

  市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袁竞参与了济南第十四中学的现场商量,对该校的先进教育理念颇为赞赏。她认为,教育开放理念更新是先导,教育开放涵盖的内容很多,并非仅仅办一些国际学校。

  “理念意识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应从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济南市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校长史峰虹表示,国际理解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国际规则意识。她建议,让更多学校将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对此,济南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国际生部主任刘潇也深表认可。她认为,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对外交流渠道。同时,她建议,政府应规划推进教育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厘清对外开放思路。

  市教育局副局长刘绍辉回应道,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教育的开放工作规划了4方面举措、12方面具体行动。近年来,济南教育也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有老师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讲述济南故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引进国际课程、国际教材。那么义务教育阶段怎样更好地让教育开放呢?袁竞认为,现阶段,融入国际教育课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本地学校与国内学校以及国际学校间的交流;另一种是学校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之间水平存在差异,导致我市在融入国际教育课程时也有很多差异。

  市外办副主任宫俊卿说,市外办前期推行了市民国际礼仪进社区、进学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下一步,市外办将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共同研究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国际化人才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标准。

  “国际理解教育,侧重培养全球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关于教育开放,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孙黎海认为,这应该是教育开放的“初心”,围绕这个“初心”,教育开放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此外,教育开放的思路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软硬环境共建助力教育开放

  7月2日下午,头顶烈日,第十五专题“商量”调研组走进托马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作为济南教育开放的桥头堡,该校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这离不开教育开放的环境和氛围。

  关于教育开放的环境和氛围,市政协委员、济南市延安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王延安说,两年前,江苏省的南通市和常州市为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引进了很多外国知名的专家、投资商。但这两个城市没有适合专家和投资商孩子学习的国际学校,他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具备条件的苏州市。久而久之,他们就把家安在了苏州,项目也转移到苏州。

  由此可见,开放的教育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外来人才留在济南呢?袁竞认为,教育开放硬环境比较重要,但软环境更重要,应该从社会的秩序环境和文化环境入手讲好济南故事。让来到济南的外地人通过直观感受、体验、体会、热爱,最后留在济南。

  “目前来济留学生,想在求学期间获得一个合法的打工机会存在很多障碍,毕业后留济发展机会也很少。”刘潇认为,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会降低济南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或者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王延安对此也深表认可,他建议,济南可以走得步子更大,引进更多或更高端的国际学校。对于职业院校,可以和走出去的企业建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吻合的国际人才产学联盟;对于高等教育,可以把高校的实践基地建在国外,让济南的高等教育走出国门。

  听完王延安的建议后,刘绍辉表示,《关于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市委、市政府有明确要求,到2025年,我市要至少引进2-3所国际学校。

  宫俊卿也回复道,现在济南职业学院已经与德国费斯托合作进行职业培训。济南卫校也正在与英国的索尔福德大学进行3+2方面的培训尝试。此外,山东高速集团、浪潮集团等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海外布局。市外办将配合这些企业进行国际招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毕业之后就到海外中国企业就业任职。

  在集中商量中,现场观众还提出,如何解决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士子女入学问题?本地人是否有途径享受到高质量国际化教育?

  对此刘绍辉说,外籍人员持护照、学区内房产,可以到对应的学区为子女报名入学。此外,外籍人员也可以持护照到托马斯实验学校报名,解决子女入学的问题。济南本地人子女在高中阶段,可以在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等学校就读国际课程班;也可以选择托马斯实验学校,享受国际课程和国际师资教育。

  在交流合作中提高教育开放水平

  随着济南各高校和市区国外留学生身影的不断增多,反映出当前济南教育开放度逐步加大,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入。“与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家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行培训……”28日上午,山东交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

  提起教育开放,大家马上会想到对外交流。袁竞认为,教育开放合作更重要的是对内的合作交流。她建议,不仅要加大省际、校际、市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还要吸引世界、全国的优秀教育资源来济南办学。

  刘绍辉说,目前我市提出要对标上海、杭州、深圳等先进城市。比如济南第十四中学引进了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效果显著。但济南一直主张是一校一策,而非千校一面,去年我市开启了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三类学校建设。

  对于刘绍辉谈到的合作模式,刘潇建议,友城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像济南的院校可以通过友好省州的联系,形成高层对话、磋商机制,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力度。同时,她希望政府支持职业院校建立海外分校,解决留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贯通培养的机制。

  宫俊卿紧接着说,近年来为了不断扩大我市对外开放,致力于壮大济南泉水国际“朋友圈”,友城已经成为我市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而通过友城助推学校的结好,已经成为教育对外开放行之有效的路径。

  刘绍辉说,从政府层面,教育的友好交流还要扩展。近期中国要在巴西建第一所海外的中国国际学校,这所国际学校把济南作为唯一的师资提供地。通过海外国际学校的建设,把中国的文化延伸到海外,把中国的教育延伸到海外。此外,还要不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和办科研机构的力度。

  “要有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措施和切实的保障。”孙黎海认为,一方面,既不能搞“关门主义”,也不能学“东施效颦”。另一方面,要建国际学校、引进外教,互派留学生、交换生,包括友好城市、学校结对子等多措并举。此外,教育开放的前提是管理者的开放,要让管理者具备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匹配的能力。

  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梧华认为,教育开放要走出国门,政府要做好摸底工作,在走出国门的企业周围建立服务平台,设立培训机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教育开放要学习外省先进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谨慎规划,有序规划。

  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输血”更要“造血”

  教育以人为本,人才是教育的核心。6月28日上午,市政协第十五专题“商量”调研组来到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开展“教育开放沙龙”,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展开深入调研和座谈交流。

  作为基层校长代表,史峰虹表示,教育开放的领军人物是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她希望政府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为校长们提供开拓事业、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

  袁竞则认为,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输血”方式引进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造血”方式让本土教师加快成长。一方面,充分发挥引进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平台为本土教师提供成长的环境。

  “人才或者专家智库的建设至关重要。”刘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搭建平台或者形成联动机制,解决在人才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为人才引进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人才,也包括职业技术人才、社区教育方面的人才等。”王延安认为,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关注教育开放工作,以此推动城市的国际化进程。

  对于王延安的建议,张梧华深表认可。他说,目前国与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欧美发达地区引进人才,他们很关注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生活配套等,但最重要的是孩子教育问题。他建议,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有专门的团队进行综合考虑。

  “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教育管理者;三是教育实施者,也就是教师。”关于人才队伍建设,孙黎海表示,针对“加大教育开放度”本身,主要涉及以上三个群体。对这三个不同群体要分类施策,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引进或选拔;二是培养和交流;三是使用与优待。 (本报记者 王希涛)

责任编辑:文心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11-2021 经济新报网 联系我们:jingjixb@163.com 为商业人士提供客观、独到、深度、权威的最新经济报道和分析。
Top